动态 版块 发帖 我的
Loading...
HadSky
小特特
小特特Lv50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正式启动!16部委领导带队暗访,多地限行货车反被查,这下热闹了!      收藏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正式启动!16部委领导带队暗访,多地限行货车反被查,这下热闹了!

9月2日起,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正式开始,16个由部委领导带队的督查组已陆续抵达各省区市,开展实地暗访督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

截止目前,已有地方高官因货车限行问题被问责。


Image

16部委副部长、副主任等领导带队
不打招呼、暗访明察,遇到问题立即解决


9月2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大督查动员部署会议”,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国务院大督查正式开启。




据了解,此次大督查是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此轮督查行动共派出了16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开展工作,


同时,督查工作将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一线、直面问题”方式开展暗访督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为明查,为老百姓解决“敢怒不敢言”的实际典型问题。


▼中国政府网截图Image


同时,此次督查组的阵容也“十分豪华”,16督察组分别由16部委副部长、副主任等高级领导带队,代表国务院调查,遇到问题现场立即解决!


▼国务院督察组人员配置一览表
Image


24小时禁行货车有人管了

江西修水遭督查组现场问责整改

根据公安部相关规定,城市禁止24小时限制货车通行,然而很多地方都以各种理由“我行我素”。


不过,督察组可不管你的理由合不合理,规定就是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9月5日央广网新闻截图
Image


9月3日,国务院第七督查组日前通过“互联网+大督查平台”接到群众反映,江西省修水县对货车24小时限行,甚至工业区都对货车禁行,让司机无路可走。


督查组立刻前往当地暗访调查,发现调查过的路段均有货车24小时禁行标志,且禁行标志周边没有任何绕行路线提示。一旦不小心驶入,就会被扣3分罚款200元。




在收集好各类证据并且走访群众意见建议后,督查组由暗访转入明查,直奔修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面对督查组指出的问题,修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立即承认24小时禁行“一刀切”的做法确实不合理,表示将立行立改。


当晚,修水县交管大队就拿出了整改方案,明确推出划定区域划定时段禁行货车、货车通行证即时办结、明确禁行区域、在禁行标志标明绕行路线等举措,并将整改报告提交督查组。



总理发话:国务院大督查有原则

坚决整改、立行立改、年底汇报、来年复查


早在2017年第四次国务院大督查进行时,总理就对督察整改工作进行了4个要求:


1、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坚决整改2、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3、督查整改情况年底前要向国务院报告4、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回头看


Image


可见大督查并非“突击检查”、“事后死灰复燃”,而是要彻查彻办,定期回头看,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回头看2018大督查

油卡抵运费问题一定会解决


国务院大督查今年同样开展了回头看:纵观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时发现的5大问题,其中4个问题都已经陆续在解决和落实,唯有“油卡抵运费”问题仍在猖獗。


Image


“油卡抵运费”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物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逃避高额税收,以此提高经营成果。


为了解决这一遗留问题,由国家审计署组成的第六督查组“减税降费专题组”,已经于9月2日晚九点半,在安徽召开了行业协会座谈会。


会议上,安徽省物流和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多家物流企业负责人描述了行业内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情况突出难题,并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油卡抵运费的问题过了这么久,国家并没有遗忘,相信不久的未来一定可以有效解决!


Image


开放全国投诉渠道
督察组帮你现场解决问题


据了解,此次督察组的检查线索都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获取的,任何一位公民都有参与公共监督的权利。


24小时限行、乱罚款乱收费、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各种不人性的扣分,现在都可以扫描下方“国务院大督查官方码”进行反应,督察组已经深入各地区暗访,时刻等待为群众服务!


Image


每年国务院大督查,都是光明来临的时刻,都是团长最兴奋的时刻,16个督察组如同16把“尚方宝剑”,相信一定可以把货运行业中的毒瘤彻底斩除!


▼国务院督察组战果累累Image


兄弟们,是时候为自己发声维权了,大家相互转告,衷心希望可以帮到更多兄弟们。(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0  已被阅读了1004次  楼主 2019-09-11 15:27:34
回复列表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回复: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正式启动!16部委领导带队暗访,多地限行货车反被查,这下热闹了!

guest
登录之后更精彩~
您的IP:10.1.88.74,2025-07-09 06:35:13,Processed in 0.01571 second(s).
Powered by